导读:


目前,各大机构是推荐使用安抚奶嘴的,其好处很多,能让孩子得到安抚、满足其吸吮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对孩子而言是必要而且非常正常的,能让孩子感觉安全;在入睡时使用安抚奶嘴能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



当然上面说的是好处,但是研究发现,安抚奶嘴也有不好的影响,比如可能导致中耳炎的发病率升高,可能导致母乳喂养中断时间提前,在5岁后仍然使用,会导致孩子乳牙对合问题等等。


家长们看到这些问题后,比较担心,再加上担心孩子不好戒除安抚奶嘴,就更不敢使用。其实,导致母乳中断可能和安抚奶嘴的过早、不正确使用、形成了错误的吸吮方式有关,可以尽量避免;而导致牙齿问题,多在4-5岁后用才会出现,而孩子们很少会用这么久。


那最让家长们担心的,就是导致中耳炎的问题了:


● 那真会导致中耳炎吗?

● 每天使用多久的安抚奶嘴才会有这问题?

● 我们孩子也就在1岁前使用安抚奶嘴,在这些孩子里面,会导致这个问题?

● 如果能导致,是不用安抚奶嘴的多少倍呢,如果高一点点,那是不是无所谓呢?

● 即使高很多倍,但整体发病率很低,是不是也无所谓呢?


哈哈,今天说说这个问题吧,想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得查查证据的原始文章,这是个费时费力,还可能没有结果的活,我尽力的去做吧!


多说一句:


大家现在看临床决策的时候,其实查UPTODATE很好,大多时候能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但是,因为篇幅问题,其证据确实不会都写清楚,让你会对这个结论有些疑惑。


这就需要进一步查阅,才能得到更明确的结论,才能更明白原因,做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但是,有时其参考的证据也需要明确下是否正确和合适,比如采用的是随机对照实验还是随访调查,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所以,看UPTODATE很好,这是个非常棒的临床工具,临床应用完全没问题,能用这个就不错了,但是为了提高自己,真不能完全依赖。当然,其他的非医学专业或权威的资料库,里面内容更需要严谨的对待。过段时间,我把自己查资料的一些资料库给大家列举下。


简单粗暴版:

看第5条。


目 录


1. 安抚奶嘴推荐给多大的孩子使用?什么时候戒掉?

2. 安抚奶嘴会导致孩子中耳炎吗?

3. 安抚奶嘴在多大的孩子里面导致中耳炎?

4. 使用多久的安抚奶嘴才会导致中耳炎?

5. 那最后给出什么结论?

6. 其他使用安抚奶嘴的注意点


01

安抚奶嘴推荐给多大的孩子使用?什么时候戒掉?


这个基本推荐都是孩子生后1月左右(生后3-4周),能比较熟练的吃母乳后使用,这样不容易造成乳头混淆,不会影响母乳喂养[1,2]。


并且孩子都有这种非营养性的吸吮需求,这是正常的生理需求,随着孩子的长大,这种需求会降低,权衡利弊,当奶嘴的安抚效果和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好处降低,而导致中耳炎或者其他问题的几率升高时,就需要戒除安抚奶嘴了。



美国儿科学会没有正式的推荐时间,在其发表的中耳炎的指南里提出,生后6月龄,减少或停止安抚奶嘴,可能会降低急性中耳炎的几率或复发率[3]。其依据是参考文献[4-7],具体这些文献怎么说,我们后面继续写。但是,大家注意哦,在指南里,没有写一定要这么做。


而在大家认为是育儿宝典的美国AAP的《0-5岁婴儿养育》这本书里,给出的比较明确的时间是,当孩子1岁的时候,建议停止使用安抚奶嘴,这个时候,婴儿猝死综合征就不太危险了,并且孩子也用了这么久的安抚奶嘴了,不太容易养成吸吮手的习惯[8]。哈哈,这里没有提到中耳炎的问题。


英国NHS建议是在9-12月龄戒除奶嘴,因为这个年龄时,孩子要开始语言的学习,嘴里含着奶嘴的话,没法尝试模仿大人的语言,会影响这一进程,另外,可能导致孩子复发中耳炎的几率增加等[9],这里面还提到了奶嘴还会导致孩子龋齿,但这和其他实验的观点不符合。



那总结一下,孩子在1岁前能戒掉奶嘴最好,如果戒不掉怎么办?


其实和吸吮手指一样,AAP《0-5岁婴儿养育》给出的建议是,不要强迫孩子戒除,因为5岁前不会有牙齿发育问题。


而到了5岁以后,孩子还吃手或者奶嘴,除了会导致牙齿对合问题外,还可能有其他小朋友嘲笑等问题,需要给孩子戒除了,但这时也得让孩子知道他自己吃手等是不健康的习惯,他们得同意戒掉。


这里还是没有提到中耳炎的问题。好吧,咱们去看资料吧。


02

安抚奶嘴会导致孩子中耳炎吗?


在UPTODATE里面和AAP中耳炎那篇文章里面,有引文,排除重复的,一共有7篇[4-7,10-12]。咱们逐个分析下。


这里面引用比较多的是1996年关于中耳炎的一个meta 分析[11],这个文章中关于安抚奶嘴,列入了2个研究,一共有4110名儿童入组,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如果孩子使用安抚奶嘴,患有急性中耳炎的几率是不使用的1.24倍 (RR:1.24; 95% CI, 1.06-1.46; P = .008)。



这个综述中纳入的两个研究都是随访研究(follow up study),是让家长填写调查表,最后分析得出结论。其中一个1975年的纳入3345名儿童的研究的文章找不到文章了,杂志也很奇怪,叫《Sven Tandlak Tidskr》,现在都没有了。


另一个是1994年的[13],纳入的938名5岁孩子的研究,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使用过安抚奶嘴的孩子,其发生急性中耳炎复发次数的几率是不使用的1.43倍[(RR, 1.43; P = 0.02; CI, 1.06-1.93)]。



那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安抚奶嘴的,急性中耳炎的复发次数比不使用的多,不能说明中耳炎的几率多,不能通过这个,得出上面那个综述的结论。啥意思呢?继续看:


这个研究,把急性中耳炎次数小于3次的列为第1组(528名),大于等于4次的列为第2组(410名),这两个加起来就是所有孩子的总数(938名)了,那第1组肯定包含了没有患过中耳炎的孩子。之后,对比这两组中的使用奶嘴孩子的比例,得出上面那个结论,是第2组中,更多的孩子用过安抚奶嘴。



并且,这个研究看起来有些问题,因为这些5岁左右的孩子,有80%(734名)的孩子都诊断过急性中耳炎,这个不太符合常理,不知道当时的中耳炎是怎么诊断的。再加上通过这个实验,没法得出上面综述的结论,所以,这个综述我不太认同了。


上面这两篇文献,只能说明使用安抚奶嘴,急性中耳炎的复发率高,总的次数多。


继续看,这次看文献10,这是发表在《Pediatrics》的文章,1995年的,结论其实和上面差不多,在日托孩子中,使用安抚奶嘴的孩子,发生反复中耳炎(大于3次)的几率要高于不使用安抚奶嘴的。但是注意,这里的差异,只要2-3岁孩子组有统计学意义,在小于2岁的孩子和大于3岁的孩子中,虽然也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



这个研究只能说明,在日托的2-3岁孩子中,使用安抚奶嘴的,反复出现中耳炎的几率比不使用的高。


接着看同样发表在这个杂志上的参考文献[5],这是2000年的文章,这是一项随机,对照,前瞻性,开放性队列研究,总算看着稍微顺眼一些了。


这个实验将0-18月龄的孩子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家长说,安抚奶嘴可能对孩子有的伤害,建议孩子6月龄内,最好在入睡时使用安抚奶嘴,其他时间酌情使用,但是10月龄时,要停止使用。对照组不说这些内容,随便使用。


这个实验结果是,监测了3-6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还有68%和66.5%的孩子在使用安抚奶嘴,但是干预组中6-10月龄使用奶嘴的总时间是降低的。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干预组,急性中耳炎/每月中耳炎风险(AOM/PMR)降低了29%,持续使用安抚奶嘴的儿童中,AOM/PMR发生率比不使用的或者只在入睡时才使用的,高33%。


但是这些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文章没给出P值或者95%CI,不知道能否说明真正的降低或者升高。所以,不知道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意思。



接着再看2008年的文章[7],该实验研究了476名0-4岁的儿童,结论是,使用安抚奶嘴的孩子中耳炎的确实多点,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白话就是不能说明使用安抚奶嘴导致中耳炎发病几率增加。


但是该实验同样也得多结论,使用安抚奶嘴的孩子,比不使用的,确实中耳炎复发几率要高,有统计学意义。


哈哈,看了这几篇,不打算继续看这些参考文献了,没啥意思,怪不得都说不清楚。通过上面这些研究,没法说明使用安抚奶嘴会导致中耳炎的几率增加,但是能说明会导致中耳炎的复发率高。


03

安抚奶嘴在多大的孩子里面导致中耳炎?


这个通过上面的这些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不知道,因为现在不能明确说安抚奶嘴就导致孩子中耳炎几率升高。


但通过这些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年龄都会受到影响,只不过孩子在6月龄内发生中耳炎的几率小,6-12月龄会多些。这也是为什么AAP会有文章建议在前6个月使用安抚奶嘴,而第二个6个月,要戒除的原因。


04

使用多久的安抚奶嘴才会导致中耳炎?


哈哈,同上不清楚,但是,肯定是使用时间越久,越容易。频繁使用会比睡觉时才使用会高。就是上面第2条最后那个图,但是能不能有显著差异,继续研究。


05

那最后给出什么结论?


建议在孩子生后3-4周后开始使用安抚奶嘴,最好在入睡时使用,其他时间酌情使用吧,不要频繁、长期使用。


目前能认为,使用安抚奶嘴,会增加急性中耳炎的复发,但是不能说明会增加中耳炎的几率。


不要因为担心会有中耳炎,而不给健康宝宝使用安抚奶嘴。



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有中耳炎了,为了防止中耳炎复发次数多,就不要使用安抚奶嘴了。


大部分孩子,还是建议在1岁左右把安抚奶嘴戒掉,6月龄开始戒可能有些早,那可以在9月龄开始试试。


戒不掉怎么办?也没啥大问题,在5岁前戒掉,哈哈,这种情况很少,因为孩子多会开始吃手了,吃手也是在5岁左右要戒除。


吃手和中耳炎啥的有关系吗?研究不明。


06

其他使用安抚奶嘴的注意点


01.安全:不要在安抚奶嘴上系绳子、别针之类的;买一体式的安抚奶嘴,不要能分离的;奶嘴和后面环之间的挡板,至少要有3.8cm宽,别让孩子把整个安抚奶嘴都吃进去,上面还得有通气孔;安抚奶嘴变色了,就要换了。


02.消毒:6月龄内,要用高温消毒,或者用开水煮,或者洗碗机清洁,大了就用清水洗洗就行了。


03.注意:安抚奶嘴是安抚孩子的,不是安抚大人烦躁心情的,所以,是孩子烦的时候用的;也不是让大人偷懒的工具,该抱孩子,就抱孩子;孩子饿的时候,不能用安抚奶嘴哦;孩子不愿意吃安抚奶嘴,不要硬塞、不要强迫孩子吃。



04.技巧:让孩子试试,选适合孩子嘴巴大小、孩子喜欢的,试好后,多买两个,因为当你想用的时候,总是发现安抚奶嘴会掉到地上,没法用;使用时,让孩子主动去吃安抚奶嘴,轻柔的放到孩子嘴巴前端,孩子自己吸吮进去,而不是硬塞到孩子嘴巴里。


05.戒除时,其实也很好戒,嘿嘿,我今天不想写了,大家想看的多吗?


看懂或者看不懂,都点好看和转发吧,因为我费了好大力气啦,如果你朋友圈有能看懂的,就和他们做朋友。


参考资料:

[1].AAP.basic care.Pacifier.Caring for Your Baby and Young Child: Birth to Age 5.7th.2019.

[2].AAP.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Pediatrics March 2012, 129 (3) e827-e841.

[3].Allan S. Lieberthal.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Otitis Media.Pediatrics March 2013, 131 (3) e964-e999; DOI: https://doi.org/10.1542/peds.2012-3488

[4].Brown CE. On the physics of the infant feeding bottle and middle ear sequela: ear disease in infants can be associated with bottle feeding.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00;54(1):13–20.

[5].Niemelä M. Pacifier as a risk factor for acute otitis med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arental counseling. Pediatrics. 2000;106(3):483–488.

[6].Tully SB. Abnormal tympanography after supine bottle feeding. J Pediatr. 1995;126(6):S105–S111.

[7].Rovers MM. Is pacifier use a risk factor for acute otitis media? A dynamic cohort study. Fam Pract. 2008;25(4):233–236.

[8].Pacifier, Thumb, and Finger Sucking.Caring for Your Baby and Young Child: Birth to Age 5.7th.2019.

[9].https://www.hct.nhs.uk/media/2349/use-a-dummy-v2.pdf

[10].NiemeläM.A pacifier increases the risk of recurrent acute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in day care centers.Pediatrics. 1995;96(5 Pt 1):884.

[11].Uhari M.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acute otitis media.Clin Infect Dis. 1996;22(6):1079.

[12].Warren JJ.Pacifier use and the occurrence of otitis media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Pediatr Dent. 2001;23(2):103.

[13].Marjo Niemela.Pacifiers and dental structure as risk factors for otitis med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29 (1994) 121-127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