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航航的妈妈和四岁半希希的妈妈是好朋友,两个妈妈经常约着一起玩,航航和希希也因此玩到了一起,这天两个妈妈正坐在一起聊天,希希想要玩一下航航的小汽车,顺手拿了起来,不料被航航一把夺回,航航还将希希推倒在地,并想冲上去咬希希,幸好被两个妈妈拉开了,航航妈妈连连道歉,希希吓得直哭,希希妈妈带着她匆匆离开了现场,聚会不欢而散……


这虽是宝宝之间的一场小闹剧,但家长对航航这样的攻击行为还是应该引起重视。攻击行为不仅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会阻碍其社会性的发展。宝宝早期对于攻击行为的认知会对青年期、成年期造成巨大影响,甚至会成为后侵犯、欺负、伤害他人的雏形。那宝宝为什么会出现攻击行为呢?宝宝已经出现了攻击行为家长又该怎样应对呢?



宝宝出现攻击行为一般是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有研究表明,攻击性倾向的高低与雄性激素分泌量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男宝宝比女宝宝更容易发生攻击行为。还有部分攻击性强的宝宝可能存在某些细微的基因缺陷。


第二,家庭因素。家长不良的暴力行为示范,比如经常在宝宝面前争吵、谩骂甚至打架;对攻击行为不正确态度,比如鼓励宝宝在受到攻击后“以牙还牙、以恶还恶”而不是冷静处理;家长对宝宝地过分溺爱也会使得宝宝成为一个“小霸王”。


第三,由于宝宝模仿能力强,辨别是非能力差,因此宝宝很容易模仿周围人群或者影视作品里的暴力行为,如果经常观看暴力影视,会使宝宝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此外,老师对攻击行为的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宝宝的攻击性心理。



宝宝出现攻击行为,应该怎样应对?


首先,要对产生攻击行为的宝宝进行“冷处理”,将其隔离开来,可以将宝宝带到一个安静、独立的空间,暂时性地不理他,让他思过、反省。在宝宝冷静下来之后可以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试想如果其他人攻击你,你是不是会感到痛苦和不开心?”以此来唤醒宝宝移情能力。切记不要打骂宝宝,以免加深暴力行为在宝宝心中的印象。


其次,要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注重宝宝宽容、谦让等优秀品格的培养。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留意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细节,言传身教,尽量做到谦和有礼,避免在宝宝面前发生冲突。还要选择适合宝宝观看的动画片等内容,不要过早地让宝宝观看带有暴力行为的成人影视剧。



最后,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比如对待性格急躁、缺乏耐心的宝宝,家长可以多和宝宝谈心,玩一些亲子游戏,多带其进行户外活动来让宝宝的精力和情感得到释放和宣泄;老师也可以让这类宝宝先操作、多发言。正确地运用奖惩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对宝宝的攻击行为家长可以奖惩并用,若宝宝对他人友好,就可以给予表扬,鼓励,使其有长期保持的动力,若宝宝出现不文明行为,应对其进行适度惩罚,注意不是打骂,以使其感受到不愉快为宜,从而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


只要早期重视,科学应对,宝宝的攻击行为并不可怕!


参考文献:

[1]刘艳梅.解读3-6岁宝宝的攻击性行为[J]家庭育儿,2015,(3):57-59.

[2]张晓晨.韩映红.图画书应对宝宝的攻击性行为[J]家庭育儿,2016,(7)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