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营养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除了身高、体重等判断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外,很多家长会特别关注到儿童的“血色”或“气色”。

“你家宝宝脸色不好,不会是贫血吧?”,这是很多家长会考虑的问题。脸色不好就一定是贫血?贫血就一定是营养不够?


No!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下贫血那回事儿


贫血有哪些一般特征?


贫血并不是字面上的血液贫乏,而指的是血液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量(红细胞中的一种成分)低于正常值。贫血的表现有很多,与导致贫血的原因、轻重程度及发生急慢等有关。


往往以皮肤(面、耳轮、手掌等)、粘膜(睑结膜、口腔黏膜)、甲床苍白为突出表现,所以我们所说的面色不好只是贫血的突出表现之一,重度贫血甚至可以表现为面色蜡黄。



除了以上我们容易观察到的表现外,贫血还可能出现呼吸、心跳加速、脉搏加强、血压增高、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秘、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头痛、昏眩、眼前有黑点或耳鸣等表现。


长时间贫血可出现疲倦乏力、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低下、毛发干燥等问题。


贫血有哪些类型?该怎么应对?


一般通过验血常规我们就能发现贫血,一旦发现贫血,我们更重要的是找到贫血的原因。如前所述,贫血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那么红细胞的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以及红细胞丢失三种情况是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贫血有不同的类型。


(1)生理性贫血


生理性贫血是指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2-3个月时(早产儿较早)会出现轻度贫血,这种一般3个月之后会慢慢改善,一般不需处理,定期监测血常规变化就可以了。



(2)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最常见的红细胞生成原料缺乏所导致贫血就是缺铁性贫血;其次是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所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这两种都属于营养相关的贫血,发病缓慢。


缺铁性贫血除了上述一般的贫血表现外还可能有缺铁的表现,比如异食癖;而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较早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舌炎等,还可能引起神经精神的异常。



这两种贫血在医生通过检查鉴别后会针对病因补铁、补充维生素B12及叶酸等治疗。少见的还有骨髓生成红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感染、中毒、肿瘤等引起的骨髓造血障碍等。


病因不同,其治疗及预后相差很大,有的可自愈,有的必须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3)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引起的贫血即溶血性贫血,听过最多的应该是蚕豆病及地中海贫血,这类贫血可以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浓茶色尿),急性的溶血可以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甚至休克等。


引起溶血的病因也很多,需要找对病因进行治疗,有的去除病因及对症治疗即可治愈,如蚕豆病,治愈后避免进食蚕豆及其制品,忌服相关药物等即可避免再次患病。而有的需切除脾脏甚至造血干细胞移植。



(4)失血性贫血


红细胞丢失引起的贫血,通俗来讲就是出血所致,这类贫血表现出贫血及出血的症状,如常见的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严重急性的出血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其治疗主要是找到出血的原因并针对性止血,必要时输血治疗。


贫血表现复杂多样,可轻可重,一旦怀疑贫血应及时医院就诊,咨询专科医生。


参考书目:第八版儿科学、第八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