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聚会,被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啥时要二胎啊?每当这时,我和先生都会露出不失礼貌的笑容。


但有些长辈就会继续追击,“你看看你,还像个小姑娘一样,赶紧再生一个,啥都不耽误,多好”。



那一刻,我的内心是这样的,您看到过那么多鱼尾纹的小姑娘吗(捂脸~)。


这几年,生不生二胎这件事,我和大家思考的一样多,但,至少到今天为止,我们决定不要二胎了(加个时间定语)。


原因很简单,两个字,认怂!




第一怂:没有支持系统


最近,国内朋友们聚会聊起月子没坐好落下病,我是完全没感觉的,当时小D是28周早产,就我和先生两个人在纽约,我从拔掉尿管开始,就是每天家里医院两点一线。


后来我成了全职妈妈,也就是小D的照料主力军。也正是那段时期的经历,让我对早期儿童教育产生浓厚兴趣,才有了现在这份自媒体创业。


很多外人劝我们二胎的一大理由就是,你看,你们夫妻俩没人帮助就把早产女儿带的那么好,为啥不再要一个呢?


如今看,我们的确挺过来了,结果是好的。


但并不能抹杀过程的艰辛,我生完小D的前三年,瘦到脱相。


这次回国见老朋友,大家都说我又漂亮了,而只有我知道,那不叫“漂亮”,而是没那么“操劳”了。


如今回头看,我觉得真的是“要靠一个村的力量养娃”。如果当年我早点知道,也许我就会提前准备支持系统。


绝对不能“透支”妈妈,又是母亲,又做家务,又要学习,又要喂养,还有家里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定需要“外包”一些给这个支持系统。


可能有人会反驳,你当年那么辛苦不也过来了吗?现在干嘛这么矫情。

就是因为当年不懂啊,没人提前告诉过我真相。
不管你是头胎、二胎还是三胎,千万不要信以为真,“是女人都会当妈”。


因为女人也是人。是人,我们就要允许个体的能力、精力、心理素质的差异性。


养育小D的头胎,我探到了自己的边界,那么如果要准备下一胎,我会很坚定地希望有支持系统。


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家是缺少这样的支持系统的。


当然,我也会听到有人说,小D以后孤零零的,多个亲手足就是多个最好的礼物。



我心里会触动么,也会的,有些瞬间会的。


但就因为我就是独生子女,我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从未觉得孤独,我一直有朋友,我还有爱好,我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都挺自在的。


说“手足情深”的,那么肯定就有反例是“手足相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


这么一想,也就释然了,别把赌注押一面。


第二怂:我更爱我自己



小D现在6岁了,不敢说我们带她是最辛苦的,但从小到大,该有的不该有的问题,我们都经历了,是真的很辛苦。

这个过程中,我是感同身受一点,生育是本能,养育才是责任,不用过分去夸大生育,而是要认真对待养育。


生不生二胎,看起来是个生育问题,但这接下来的一系列的养育责任才是我们该真正去面对和思考的。


我很爱小D,但我更爱自己。


这句话换做几年前,我是不敢说的,因为我内心暗暗会觉得,这是很自私,这是非常政治不正确的。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我之所以可以做好母亲,就是因为我更爱自己。


我爱自己100分时,我才能有余力去爱小D80分。


长久以来都有朋友留言说,很羡慕我可以一直学习育儿,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可以......,其实我所有的“可以”的前提都是为了自己,然后才是为了小D。

第一次当母亲,我如此投入,如此认真,如此努力。如果说,非要总结一点经验,那么我就是很明确,自己的“母爱”边界在哪里?


扪心自问,再来一个老二,我可以像对待小D那样地给予这样的爱、陪伴和引导吗?


我真的做不到。

那也许有人会说,也不是非要像对待老大那样的吧,不是很多人都是“老二照猪养”。


可我和先生并不希望家里多一头“猪”啊~


我从来不是个天生母爱泛滥的人,我是当了妈妈后,才开始体验到了母爱的美妙。


小D一天天长大了,那种小宝宝的回忆有时候翻照片,也会有留恋,很想念那个软糯软糯的娃娃。


餐厅或者聚会,看到含着奶嘴的宝宝朝我笑,也会忍不住想一想,再有个老二的情景。

但成熟后的我开始明白的一点,留恋不代表非要实现,喜欢并不一定要拥有。


我能分清楚这种一瞬间强烈的留恋和我未来漫长人生更想要的自由,哪个更重要。


第三怂: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还有很多朋友劝说我们的就是,小D情况那么糟糕,那么高需求,脾气那么倔强,你们也带好了,接下来带老二肯定超级简单,得心应手。


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开始进修早期儿童教育课程后,学的越多,就越会敬畏。

养育是关于人,而任何和“人”相关的最忌讳的就是套模版,而是需要花时间去观察,去“看到”每个孩子。



抱着接下来这份“工作”很简单的预期,那么大概率就会失望,并且很容易后悔和崩溃。

如果恰好老二是“天使”,那是“赚到”了,而不是“期望”的。

那么如果抱着老二很难搞,一路需要过关斩将,再问问自己,你能做到再来一次,认真对待孩子每个问题,做个成长型父母吗?


这个答案我问过我自己,也问过我先生,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估计再也做不到了。

这个答案很真实。

也不是没想过,如果生个儿子更像我,以后会是怎样的男子汉,我们要是再有一个女儿,会不会像爱莎和她妹妹一样各有不同。


是的,我和先生也会好奇,但这种想象的美好,一定不如真实的、在你面前的这个孩子更美好。



人是最“多变”的,我们可以期待“最好”,但也要准备“最差”。


而最糟糕的是,拿着“最好”的预想,来作为自己做决定的前提。那么大概率,我们就是会失望。


说那么多,其实还是我们的个人决定。


前几天和团队在北京开会我就提了说,要和你们分享我关于这个话题的思考。小助手立马说,大J,你可别写啊,万一以后打脸了呢。


我不怕打脸啊,人本身就是动态变化的,每个人都是拥有今天的想法和明天不同的权利和自由的。


最糟糕的状态就是纠结,而“纠结”的核心就是,我们总以为今天的决定就是一辈子的决定了。

此刻,当下,关于生二胎,我认怂了。


认怂,从来不丢脸,也一点不自私,恰恰这就是最负责任的体现。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