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喵姐早教说创始人,高寿岩,大家都习惯叫我「喵姐」。
1990年,我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94年又继续在北师大读学前教育硕士。
毕业之后就走上了研究儿童教育的这条路,到今天,已经29年了。
这些年,我累计举办全国家庭教育讲座1000场,帮助了全国2000万新手妈妈搞定熊孩子的各种社交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会听到妈妈们这样的担忧:
我家孩子总是喜欢用手推或拍打别的小朋友,我观察过很多次,他并没有恶意,但别的小朋友都不爱跟他玩了,孩子也特别沮丧,真让人心疼。
我家孩子3岁了,总是不敢跟别人玩,每次看到别人玩,他总是眼巴巴地看着,让他去,他又不去,非要拽着妈妈,真让人着急。
我家孩子特别害怕生人,有的时候别人跟他说一句话,他都能吓哭,这可怎么办啊?
听了这些担忧,我就反问那些妈妈们几个问题:
1、你有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吗?
2、你有教会孩子解决矛盾冲突的正确方式吗?
3、你有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社交环境吗?
4、你有教会孩子什么是同理心,感恩和责任心吗?
5、最重要的是你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吗?
妈妈们听了我的提问,99%的回答都是「没有」。
我见过太多的家长抱怨自家的孩子胆小、内向、不会交朋友,却很少想过孩子表现不好的原因!
没有天生就会社交的孩子,也没有天生不会社交的孩子!
孩子不会主动发展出社交能力,关键是父母能否给他提供足够好的环境和足够好的指导。
我女儿思思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思思小时候特别胆小,有一次,我带着两岁多的她去儿研所看病,她死活都不进医生办公室。
医生看到思思不说话,也不敢和他有眼神的对视,就跟我说思思可能有自闭症的倾向!
我心里清楚思思绝对没有自闭症,但医生的话给我敲了一个警钟,我必须马上开始培养女儿的胆量和社交能力了。否则一直这么下去,对孩子的一生都有不好的影响。
后来经过我的努力,女儿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勇于表达自己了。
上了初中,更是感觉她完全变了一个人,特别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有很多自己的好朋友,成为了班级、学校的「人气王」。
(图片:现在喵姐的女儿已经在德国留学了)
回顾思思的成长过程,从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变成一个可以拥有很多好朋友的人气王,在让她学会主动交友方面,我大概做了下面四个步骤的工作。
让孩子学会主动交友的四个步骤,在由我主讲的课程《0-6岁,构建孩子一生的社交基础》中,有更详细的讲解说明,大家可以点击下图,免费试听!
第一个步骤,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
孩子第一个交往的对象就是爸妈,其次是兄弟姐妹。但是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爸妈工作又忙,这个天然的锻炼交往能力的环境就缺失了。
所以想让孩子爱交朋友,会交朋友,那父母得先多参加社交活动。
我本身是一个特别喜欢安静的人,但是为了孩子,我不得不先改变自己,跟周围的朋友们逐渐地熟络起来。
我会经常带着思思去参加一些家庭聚会,让她能接触到更多的小伙伴。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非常不适应,见到人就躲,后来跟朋友家的孩子熟悉起来了,就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等思思开始上幼儿园了,我就鼓励她邀请同学来家里玩。
一开始女儿有点不太敢邀请,直到她跟一个同学特别熟悉了以后,才提出邀请她来我家玩。
那次我特别配合女儿,那个小同学在我们家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下午,以后就不断来我家,后来来做客的小朋友就越来越多,女儿的社交能力也越来越强。
第二个步骤,淡化孩子交往框架,让他看到别人的优点。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爸妈对孩子说:“那个孩子爱打人,你要离他远一点;那个孩子太娇气,动不动就哭,你不要跟他一起玩”等等。
爸妈的这些叮嘱,看似是为孩子好,但其实是给孩子的交往设置了很多框架,这样反而不利于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
如果孩子只喜欢和固定的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过于封闭,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孩子和其他人疏远,不太擅长接触陌生朋友。
所以爸妈们要鼓励孩子和不熟悉的同龄人交流,包容不同特点的朋友,只有这样孩子的眼界才能开阔。
我很清楚地记得,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小男生,特别霸道,喜欢揪人头发,女儿说过好多次特别讨厌那个小男生。
我就问女儿:“揪人头发是他的缺点,你不喜欢是应该的,那你想想他有没有什么优点啊。”
一开始女儿特别肯定地说:“没有,他肯定没有优点!”
我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并且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不一样,你好好想想,这个小男生有什么好的行为啊?”
女儿想了想说:“嗯,他特别勇敢,有一次我们在后院的树下玩,突然有一个毛毛虫掉下来,我们都吓跑了,只有他敢去把那个毛毛虫捏走了。”
我问女儿:“那你喜欢和勇敢的人做朋友么?”
女儿说:“喜欢”。
后来我听老师说,我女儿有一次夸了那个小男孩“真勇敢”,从此那个男孩就再也没揪过我女儿的辫子,还和我女儿成为了好朋友。
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真诚的赞美,会让孩子在交往中收获更多真心的朋友!
第三步,不要随意介入孩子们的问题中,学会包容淡化问题。
孩子的交友活动基本上离不开游戏。他们都是在游戏中开始熟悉彼此,并且在游戏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孩子会因为一起玩游戏,成为好朋友。但有的时候,也会因为争夺一个玩具,开始争吵、打架。
一般爸妈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拉着自己的孩子说:“你不能这样,你们是好朋友,要一起好好玩,吵架是不对的”等等。
爸妈的掺和看似是在帮孩子调解问题,但却妨碍了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可能会让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当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爸妈先观察,不要贸然介入去帮忙,不要去评判,不要指责,更不要升级到双方爸妈的矛盾。
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但是要看护好孩子的安全问题,一定要确保在安全条件下让他们自己解决。
记得有一次我带女儿去游乐场玩,她最喜欢玩平衡车。当我们去的时候,那个平衡车已经有个女孩在玩了,我女儿就站在旁边等。
等那个女孩一走,我女儿立马就去骑,但是还没两分钟,之前玩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非说这个车子是她的,我女儿也拉着车子不放手,两个女孩子就一起开始扯这个平衡车。
当时我在旁边特别紧张地站着,保护着两个孩子不要受伤。
这俩孩子扯着扯着就都放手了,开始理论。那个孩子说“这是我先玩的”,我女儿说“你不玩了,我就可以玩了,这是公共的。”
然后两个孩子就是开始循环说:“我的、我的、我的、我的!”
我就站在一边开始乐了,结果两个孩子看到我的反应,也哈哈大笑起来了,然后商量着一起去玩跷跷板了。
第四步,不要因为大人的行为,让孩子受到同伴的排挤。
有的时候孩子的交往能力不太好,或者别人不愿意跟他玩,很可能跟爸妈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试想一下孩子们正玩得高兴,如果爸妈总是跟在自己孩子后面说:“别跑那么快,会摔倒”、“别往土堆里扎,太脏了”、“哎呀,你们别总是转来转去,都晕了”!
时间久了,小朋友真的会不喜欢跟这家孩子来往,就因为事太多,孩子们更喜欢在自由的、轻松的氛围下玩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爸妈总是对孩子说:“你看隔壁邻居家明明,每天都能自己安静地看书,多棒啊”、“你看人家丽丽,钢琴都过了五级了,你学了那么久,怎么三级都考不过啊”!
这样的比较,并不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然后在见到一直被爸妈夸奖的孩子时,就没办法好好相处了。
爸妈的这些行为,既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喜欢,也会伤害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所以,做一个讨孩子喜欢的爸妈,对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在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方面,让孩子学会主动交友只是踏出的第一步!
社交能力看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其实里面蕴含着特别多的细节。
在29年的早教生涯中,结合女儿思思的成长经历,我将孩子的社交能力划分成十三个因子,简称「一感、四心、八会」。
一感,就是安全感,这是社交能力的根本。
四心,是乐观之心、责任之心、感恩之心、同理之心。
八会,包括会沟通表达、会倾听理解、会分享拒绝、会协作配合、会管理情绪,会解决冲突、会遵守规矩、会展示自我。
每一个因子都是组成孩子社交社交的重要部分,缺一不可。
0~6岁是宝宝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建立起的社交能力会一直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直至成年。
为此,小豆苗找到了我,联合推出了《0~6岁,构建孩子一生的社交基础》系列课程,帮助更多的家长掌握0~6岁宝宝社交能力培养的科学方法!
在本系列课程中,我会系统地给到各位家长两套方案:
一套是培养方案,每节课讲解一个社交能力因子,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告诉你如何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如何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分享合作等等。
另一套是解决方案,孩子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交障碍,这套方案能帮助你解决孩子胆小、受气、脆弱、霸道、骂人、打架、愤怒、嫉妒以及二宝交往关系等具体的问题。
通过24节课程的完整学习之后,你将了解如何培养孩子全方位的社交能力,包括:
⭕ 沟通表达的能力
⭕ 分享合作的能力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管理情绪的能力
⭕ 理解他人的能力
⭕ 乐观自信的能力
⭕ 幸福的能力
为了让更多家长在孩子社交能力培养的路上走得更轻松,小豆苗这门社交力课超低价推出:
24节课
原价128元
小豆苗优惠价98元
新课上线还能享受限时特价68元
这样算下来
每堂课仅需2.8元
每天不用花1顿早餐钱
就能让孩子从小成为受欢迎的「社交小达人」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课
你的孩子值得拥有
想要免费学习儿童社交课吗?
快来加入小豆苗会员吧!
- 全年42场专家讲座
- 全年15本育儿好书讲解
- 睡眠、辅食、追奶、宝宝健康等多门精品课
- 还能获得价值128元的保险专家咨询服务
▼点击下图,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