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理理需要定期做的妇科检查。


不过,今天给大家整理的是需要额外检查的清单哦,常规体检里会有的项目就不多说啦。

宫颈癌筛查

01


一般来说,20 岁以上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都建议定期做宫颈癌筛查。


有些医院以细胞学检查为初筛方案,有的以 HPV 为初筛方案,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一起做个联合筛查。


毕竟,这两种检查还是有些不太一样的:

🔹 HPV 检查:检查是否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 HPV );

🔹 细胞学检查( TCT 检查):看宫颈表面的细胞形态是否异常。



如果这两项结果都正常,那其实没必要每年都检查,间隔 3~5 年检查一次就可以了。


就算出现异常结果,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

宫颈癌是可防可控的一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只要你重视了,定期检查,就基本可以把宫颈癌扼杀在它的摇篮状态。


更何况,现在已经有宫颈癌的预防性疫苗了,有条件的尽早接种哦。


乳腺癌筛查

02




很多妈妈可能会问,40 岁之前难道不用特意去做乳腺癌筛查吗?


其实在医生看来,一般风险的年轻女性,确实没必要规律做筛查,也不推荐把乳房触诊作为乳腺筛查的方式。而且,现在的体检套餐大多都会包含乳腺 B 超,不用再额外做其他筛查了。


40 岁以后,就推荐加上 X 线联合检查啦,虽然都是筛查, 它跟 B 超各有优势:

🔹B 超对血流、囊性、实性肿块都能看的比较清楚;

🔹X 线(钼靶检查)对于致密的腺体和有钙化的肿块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提个醒,女同胞们最好是在月经结束后的 3~7 天去检查,这样结果会比较准确。


如果乳房有溢液,千万不要挤,留在乳管里,检查时能看得更清楚。

另外,乳房检查时会需要把衣服撩上去,就不要穿连体衣或连体裤咯。


⚠注意,如果你符合以下情况,就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了,要增加体检次数:


1)至少 2 位一级或二级女性亲属曾患乳腺癌;

2)至少 1 位一级亲属携带有已知 BRCA1/2 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3)至少 1 位符合以下 1 个条件的乳腺癌一级亲属:

①发病年龄≤ 45 岁;

②发病年龄为 45~50 岁,同时至少 1 位一级亲属患有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

③患有 2 个原发性乳腺癌,同时首次发病年龄≤ 50 岁;

④发病年龄不限,同时至少 2 位一级亲属患有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

⑤男性乳腺癌;

4)自身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

5)一级亲属中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如遗传性乳腺及卵巢综合征、Cowden 综合征、Li-Fraumeni 综合征、Peutz-Jeghers 综合征、林奇综合征等);

6)曾患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7)曾接受胸部放疗。


对于有乳腺癌高危风险的女性,建议按照下面这张表来体检哦:



甲状腺检查

03




甲状腺的检查不止是 B 超,还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查,比如 T3、T4、TSH 等激素检查,还有甲状腺抗体、甲状腺球蛋白等检查。


不少妈妈们体检后都会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这个不必惊慌,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放宽心,每 1~2 年定期复查就行啦。


但是,如果在有结节的基础上,发现甲状腺功能检查也有异常(可能是甲亢、甲减或甲状腺炎),又或者 B 超就看到结节比较大、边缘不清等不太好的情况,那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治疗。


这些检查也不能少

04


除了以上几种特殊检查,还有一些检查对女性也很重要:



40 岁以后,有些妈妈会较早出现更年期,有些妈妈则比较晚,更年期内分泌会出现一系列变化,激素的波动会影响骨质。


所以,40 岁开始,就要关注骨质情况了哦。


50 岁之后,除了肿瘤筛查,也要开始关注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用的颈部彩超和 TCD,主要用来探查脑颈部血管是否有狭窄、斑块等。

有条件的也可以每年做一次颅脑 CT,可以看到脑实质是否有病变。



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吧,不同年龄的体检关注点,可真的不太一样。


除了常规推荐项目,这几个特殊项目也要注意啦:



赶快把这张图保存下来,体检的时候核对下吧。 


参考资料:

[1]李爱华, 张丽丽, 张师前. 2016 ACOG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J].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6, 6(1):21-24.

[2]中国抗癌协会,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希山,等.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J].中国肿瘤临床,2019(9):429-431.

[3]黄育北, 佟仲生, 陈可欣,等.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解读(精简版)[J]. 中国肿瘤临床, 2019(9):432-440.

[4]李小毅, 张波, 林岩松. 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解读[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 052(004):309-315.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