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让父母倍感喜悦。他们竭尽全力,想把最好的给孩子。莎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想用珍贵的乳汁喂到孩子自然离乳。


儿子奥利弗出生时有7斤重,各方面都非常健康。


莎拉每隔两三小时喂一次奥利弗,每次喂奶长达两小时。虽然奥利弗睡觉总是断断续续,而且经常哭闹,但是妈妈莎拉觉得,小宝宝嘛,很正常。


2个月体检时,奥利弗体重增长不理想,医生建议加奶粉。但是莎拉发自内心抵触喂奶粉,回家后还是继续坚持给奥利弗纯母乳喂养。


结果奥利弗3个月大时,体重仍只有9.3斤。正式被医生诊断为体重过轻。医生严肃告诉莎拉,要想让奥利弗生长发育正常,必须加奶粉。



再次被建议“加奶粉”的莎拉还是很担心:奶粉不是纯天然食物,会不会对孩子不好?喂奶粉时间长了,奥利弗是不是就没那么爱妈妈了?


虽然萨拉从医院回家的路上买过一罐奶粉,但犹豫再三,还是给扔了。


回到家,莎拉继续坚持给奥利弗喂母乳。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孩子体重一直上不去,莎拉觉得自己很失败,连喂饱孩子的能力都没有。


她的疲惫和焦虑,丈夫都看在眼里。虽然丈夫也一直坚信,母乳是最好的,但是这次,丈夫也劝她,要不加奶粉吧!



无奈之下,莎拉动摇了。喝了将近一个月的奶粉,奥利弗的体重终于达标了,而莎拉的愧疚和挫败感还在折磨自己。


直到奥利弗十个月大后,看着自己健康快乐的宝宝,莎拉才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后悔自己怎么不早点儿给儿子加奶粉。


哎,这个傻妈妈,真是让人又生气又心疼!



盲目迷信母乳,可能会害了娃 


“每个妈妈的母乳都是独一无二的”“母乳更安全、更营养、更利于宝宝健康”“吃母乳的宝宝更聪明、和妈妈的亲子关系更好”……


母乳喂养的这些好处,让坚持“母乳喂养”成了妈妈们的信仰,哪怕开奶很痛、起夜很辛苦,为了让宝宝多吃一口母乳,妈妈也都愿意努力坚持。


但坚信母乳最好,不代表只依赖母乳。有的时候因为盲目迷信母乳,反而可能害了宝宝——


对宝宝来说,刚出生虽然胃口小,但也有他的营养诉求。但由于各种各样原因,有一些妈妈哪怕再努力追奶,奶量还是不能满足宝宝的需求;


而对妈妈来说,因为过于坚持母乳喂养,也会带来焦虑和沮丧:对孩子感到歉疚、对自己耿耿于怀。甚至宁愿相信一些传统的“催奶”大法乱补一气,也不愿去咨询专业人士。继而状况变得越来越糟……



就像莎拉和她的宝宝经历的一样——多么庆幸她动摇了啊,不然真是无法想象小奥利弗的人生,会不会因为妈妈的盲目坚持而发生什么悲剧!


母乳是我们给宝宝的第一份礼物,但绝对不是作为母亲能给宝宝的唯一一份礼物。坚信母乳最好,不代表只依赖母乳。当母乳无法喂饱宝宝时,让配方奶来帮忙,这简直是皆大欢喜的事儿。


要知道对宝宝来说,一个情绪稳定、快乐温柔的妈妈,可比一个沮丧、焦虑、暴躁的妈妈更重要。能不能完全进行母乳喂养,并不能成为你是不是个负责任的好妈妈的评判标准。没有人会比你更对宝宝负责,也没有人能替你对自己负责。


所以,如果有人对你喂奶方式这件事指手画脚,不妨扔给他四个字:关你屁事!



宝宝喝没喝饱奶,就看这几点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奶水够不够,宝宝有没有吃饱?新手妈妈们一定要学会观察宝宝发出的这些信号。

1.检查纸尿裤


浅色或无色的尿液→宝宝身体水分充足。

尿液深黄,次数偏少→喝奶量还不够。


宝宝的便便会从黏稠的墨绿色向金黄色过渡。如果颜色一直发暗,次数也少,那就要警惕啦!



2.观察宝宝的反应


喝饱奶后,小家伙会显得平静而放松。而一直哭闹不止,烦躁、精神不振,那就要引起重视了。还有些宝宝吃奶时间很久,似乎也得不到满足,那就赶紧带去医院检查吧!


3.查看宝宝的体重变化

出生后宝宝体重减少很正常。出生一周可能多达10%。不过约10~14天的时候,体重通常就会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如果妈妈们觉得宝宝体重减轻过快,还是应该请医生看一下。



宝宝没吃饱,到底哪里出了错?


发现宝宝没喝饱奶,是不是应该马上给他喂奶粉呢?那也不是,建议妈妈先排查一下,是不是喂奶的姿势不正确。


很多时候宝宝喝不到奶,不是因为妈妈没奶,而是因为姿势不对。


哺乳姿势或宝宝衔乳的方式不对,不仅会导致宝宝喝奶费劲,还会使妈妈的奶量减少,乳房疼痛。所以妈妈们要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帮助宝宝正确衔乳。做好这一点,大部分妈妈都有能力把宝宝喂饱。 



但也有小部分妈妈,会像莎拉一样奶水确实不足,最常见的是这几种情况:

● 自身腺体组织发育不良;

● 有内分泌或激素问题;

● 接受过乳房手术;

● 服用了某些药物(如:含雌激素的复方避孕药、含伪麻黄碱的药物等)。



虽然母乳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当自己的奶水确实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时,千万别勉强自己。盲目坚持母乳喂养,对自己对宝宝都是一种伤害。


只要宝宝能吃得饱饱的,健康快乐成长,喂点配方奶真没什么大不了。充满爱意地喂奶粉,你一样是个好妈妈。


参考资料:

1.Mayo Clinic

2.parents、thewomens等网站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