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会注意到,有一些人会在紧张的时候去咬铅笔、咬手指甲,这可以通过心理防卫机制来解释。


可是,有一些人甚至在平时不紧张的情况下也会咬东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可能是因为在「性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被固定住了!


心理学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经提出,成人的性格和心理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尤其是出生后的前五年。


他认为,人们的生活是建立在紧张感和愉悦感的基础之上的。随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的身体的某一些部分就会开始变得比其他部分更重要,继而成为这紧张感或愉悦感的潜在来源。



弗洛伊德还认为,所有的紧张都是来自于对愉悦感(原话是对性欲,不过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是指能产生愉悦感的所有东西)需求的积累,而所有的快乐都来自这种愉悦感的释放。


而一旦在成长的某一个性心理阶段得不到满足,就会被固定在这个阶段中,影响着未来的举动。而这个性心理阶段是指这五个:


1.口欲期(oral stage)


这是从出生就开始的阶段,持续到孩子开始试图控制肛门的时候(大约一岁半)。


之所以叫做口欲期,是因为宝宝的愉悦来自于嘴巴,尤其是当宝宝从吸奶和用嘴巴去探索物体中得到满足的时候。



弗洛伊德认为,当在这个阶段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比如过早地断奶),就会导致长大后产生对嘴巴感受的依恋,继而痴迷于嚼口香糖或咬笔的一端,甚至可能跟吸烟、暴饮暴食、喜欢争论、接吻和口交扯上关系。


而且他还认为,如果人们在这个阶段受到影响,就会在长大后形成操纵性人格。


2. 肛欲期(anal stage)


这个阶段始于孩子开始控制肛门的时候,持续到孩子对生殖器感兴趣的时候。也就是说,从孩子大约 18 个月到 3 岁的时候。


在这个阶段中,父母通常都会开始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这时候,孩子会第一次发觉到控制排尿排便和排泄所带来的快感。



所以在这个阶段中,有一些孩子会故意憋住,长时间地不排尿或者不排便来获得快感。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在控制和排泄上做出抉择,而恰恰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过渡。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过早地给孩子做如厕训练、尤其是当父母的要求不能配合孩子的控制能力,而且过于严厉、总是羞辱孩子的话,就会给孩子形成「肛门便秘型性格(anal retentive character)」。


也就是说,孩子可能会因此开始对细节很痴迷固执,比方说会有洁癖,对自己的意见总是过分坚持。



而当父母在这个阶段过于放纵,孩子能够随意在不合适的场合中解在裤子里,能够随意玩弄粪便,便会形成「肛门排放型性格(anal expulsive character)」。


孩子会因此粗心马虎、杂乱无章、不讲规则、不计后果,而且还会表现为有时过于善于分享,有时又过于凶暴,喜欢挑衅。



3. 性蕾期(phallic stage)


当孩子对自己和别人的生殖器产生极大兴趣的时候,就是这个阶段的开始了。这个阶段会持续到孩子开始上学的时候,也就是说,从大约 3 岁开始到大约 6 岁的时候结束。


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不仅对生殖器很好奇,还会发现,通过触摸自己的生殖器能够产生与平时不一样的快感,因此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开始探索自己的生殖器。


弗洛伊德认为,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会对父母中的异性一方产生恋爱心理,因此男孩会有「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女孩会产生「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也就是说,孩子会对异性产生爱意,并且会对同性的一方产生妒忌和竞争心理。问题是,父母作为竞争对手,都比自己更强大,所以最终孩子需要通过习得「心理防卫机制」来解决这心理冲突。


所以根据弗洛伊德,孩子最初的心理防卫机制是「抑制(repression)」:孩子会通过压制自己的情感冲动、想法意识和记忆来让这冲突得到释放。


而接下来,孩子还会学会「仿同(identification)」:孩子能够认同父母中的同性一方,明白同性一方并不是自己的敌人,继而开始模仿这一方的性格和做法。


4. 潜伏期(latency stage)


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会暂时地停止在自己身体上寻找愉悦感。这是因为两方面:


孩子之前的情感冲动被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抑制了。


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他们会发现通过学习、与朋友们互动和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也能得到满足。



所以,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的性发展会潜伏起来,孩子会在社交中继续发展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继而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一直维持到孩子的青春期(也就是说,从 6 岁到大约 11 到 13 岁左右)。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个阶段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在这个阶段中孩子得不到所需要的满足,孩子就可能无法健康地发展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因此会在未来表现得很幼稚,并且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起一个非性关系。


5. 生殖期(genital stage)


这是「性心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了从青春期的开始到死亡去世的这段时间。


在这个阶段中,随着性激素的分泌,孩子的第二性征会开始发展起来,因此孩子会重新对生殖器感兴趣。


但是,有别于性蕾期,此时的孩子因为有更健全的心理防卫机制,所以能够比之前更成熟地缓解性本能所带来的心理冲突。


所以,此时的孩子会对异性更加感兴趣,会注重原生家庭之外的社会关系的建立,会更愿意去工作、相爱择偶和建立自己的家庭。



 成功过渡到这个阶段并继续发展的孩子,再也不是幼稚自私的小孩了,而是逐渐变成一个现实成熟的成年人了。


可是,如果在这个阶段无法得到发展,根据弗洛伊德,孩子就更容易患精神病、更可能阳痿或产生变态心理。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不要过度地干预孩子的正常发展。


虽然目前很多心理学家再也不认可弗洛伊德的这一套理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过度地控制或者放纵,就真的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行为。


比方说在临床上,过早地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或者在如厕训练中父母与孩子有冲突,不仅不能让孩子更早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排泄,反而会延长训练时间:孩子更可能会不愿意在马桶上排便或者会尿失禁。



同样道理,在孩子对自己和别人的性器官感到单纯的好奇的时候,父母把此事当成很严重的羞耻行为而进行批评指责,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还不如以平常心态去解释给孩子听,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更多地与同伴玩耍。


所以,作为父母,尝试去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正常发展过程,就可以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继而能够让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发展自己的身心。


总 结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提出性心理发展所经过的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在这五个阶段中,当某一个阶段受到影响,就可能会「固着(fixation)」,也就是说,在长大后仍然遗留一些小时候的行为特征。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过度地干预孩子的正常发展,继而让孩子能够成功健康地过渡每一个阶段。


- 参考文献 -

Freud S. 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Standard Edition. 1905;7:123-246.


Michel RS. Toilet training. Pediatr Rev. 1999;20(7):240‐245. doi:10.1542/pir.20-7-240


Taubman B. Toilet training and toileting refusal for stool only: a prospective study. Pediatrics. 1997;99(1):54‐58. doi:10.1542/peds.99.1.54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