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宝宝最近变得越来越不讲理了,他看到桌子上的水杯,伸手拿不到,我拿起来递给他,他又说不要不要!我把水杯放下,他说‘不要不要不要’还急得大哭。怎么办?”


你有没有这样类似的困惑,宝宝到了2岁,就像进入了一个“绿巨人”的阶段,随时随地愤怒的say NO,每天都要崩溃大哭无数次,有一种全世界都不懂我的“绝望”感。


他到底怎么了?我要怎么才能读懂2岁的他?


2岁的宝宝,在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理论中的儿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中最大的心理冲突是“自主与怀疑”,当自己不能自主或者被人怀疑的时候,心理健康就面临着这个年龄段最大的危机。


比如,自己想要水杯,但是自己拿不到,于是内心充满了自我怀疑。你肯定会更困惑了,大人知道他拿不到,于是想帮他拿近一点递给他,按道理讲是理解了他想要拿杯子的意图并帮他实现这个目标,为什么他还是不要不要呢?


这就是我们大人和孩子的思维区别了。成人的成就感来自于“目标”达成,当我的目标是拿杯子的时候,不管过程如何,最后自己拿到了,那就算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而孩子的成就感来源于“从过程到结果全部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100%自主。因为成人的目标更复杂更高级,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在孩子眼里,拿一个水杯、推一辆小汽车、按开关、挪凳子这些也是属于孩子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让我们一起试试以一个2岁宝宝的角度来看这些小事儿。


从身体层面来看,一个身高不到1米的孩子,想要拿到桌子上的水杯,伸手够不到,于是要搬来凳子手脚并用的爬上凳子,用一只小小的手握住杯子(甚至有时候需要双手捧着),再想办法爬下凳子,这个过程的难度不亚于一个成人爬树摘果子。


自己的身体能完全执行自己的大脑指挥,独立完成这样稍有难度的事儿,在2岁左右的孩子的世界里,是“自主、自立、自强”的“成就感”的主要来源。当这样的过程被大人的主观臆断打断的时候,强烈的挫败感和无力感足以让一个2岁的孩子崩溃大哭。



可是大人听到孩子说不要不要的时候,都已经把杯子放回去了,为什么他还是说“不要不要”呢?2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发展还非常稚嫩,一次表达仅说3-4个字的短句,在情绪激动的情境下想要清楚完整的说清楚自己的感受和意图对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也许孩子想说“我都说了你不要拿我的杯子,我要自己拿!你不要自作主张打乱我的节奏!”或者想说“刚刚不要你拿我的杯子你不听,都拿起来了又要放回去,不知道拿着杯子等我平静一下再递给我吗?”


或者想说“你刚刚拿起来的时候,米老鼠是对着我的,现在放回去了米老鼠不见了,你把杯子放成原来的样子,不要改方向“这些内心复杂的想法,2岁的孩子还没有能力完整清晰的表达出来



在所有2岁孩子能掌握的词语里,“不”是最强有力的阻止别人干扰自己的词汇,所以孩子们常常把“不要”挂在嘴边,很大原因是自己词汇有限,丰富想法的脑子实在是无法充分被表达


当孩子迫不及待的想要实现一切自己的愿望,嘴巴想要说出一切自己的想法,但受限于2岁的小小的身体,无法实现自己的全部欲望,孩子总是会充满无力感、挫败感。


作为父母需要给与2岁的宝宝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妥妥的接住孩子的脆弱和无助,让时间赋予孩子更多的温暖,我们的孩子终将成为内心富足,充满力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