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已经知道,夸孩子的时候不能总是说「孩子你真棒!」,不能总是对事情的结果、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夸奖,而是更多地对事情的过程和孩子的行为进行夸奖。


换句话说,这些父母都知道,偶尔夸一两次「你真美!」「你真聪明!」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要尽量夸「你一定很努力地去学习了!」「你真努力!」。


毕竟,如果总是夸结果,总是夸能力,总是为了控制孩子的某一些行为而夸的话,就会消弱孩子的内在动力,使得那些孩子本来就感兴趣的事情「变了味」。



可是,这理论性的话题一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就会发现,这样特意地去夸过程、总是针对努力而夸奖感觉好别扭。而且当父母这样说出来后,孩子似乎能察觉到夸得太特意了,所以好像还是减少了孩子本身的兴趣。


所以,很多父母到了最后,就会自然地回到了「你真棒!」的方法,只有当偶尔想起的时候才又开始「你真努力!」,就这样周而复始。


难道辛辛苦苦做父母的,还要学习怎么去夸孩子吗?为什么夸孩子会变成这么困难的事呢?


这是因为,我们总是在评价


其实,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对生活的各种事情做出评价。我们会对眼前的自然景观说「好美啊!」,会夸同事「你好漂亮啊!」,会对能力强的人说「你真厉害!」。


这通常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评价式的夸奖其实就像一颗糖,只要不过量,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不过,如果父母在不恰当的时候做出「好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评价式的夸奖,或者次数过多,就可能会产生两个问题:


首先,如果孩子的内心并不认为自己足够优秀,或者认为做到的事情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就会在受到正面的评价的时候更多地关注到自己失误的地方,因此就会不愿意再次地去尝试。


其实,我们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个现象。假设你在上班工作做了一份自己认为差强人意的报告,结果被旁边关系很好的同事看到后说「哇塞!你真厉害啊!」,你会不会突然间记起报告中的错误?会不会觉得同事夸得很假很浮夸?


或者说,假设你做好了一份味道明显不够好吃的新菜,你自己很不满意,结果你丈夫吃了之后大夸「哇塞!做得真好吃,你真棒!」,你会不会觉得夸得太假了,反而提不起兴趣去做新菜了?


孩子其实也会有同样的反应,也会因为受到的夸奖跟自己的感觉不匹配而失去兴趣。


另外一个问题是,当评价式的夸奖得到得太多了,孩子的内心就容易麻木了。


这跟经济学里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一样。如果我们太饿了,我们甚至会喜欢一个馒头给我们带来的享受,但是随着我们的饱腹感的增加,如果我们继续吃馒头的话,我们感到的享受就大打折扣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受到的评价式夸奖太多了,「糖」吃多了,孩子就可能会感觉不到夸奖带来的「甜味」了。有一些孩子还会因为受到的夸奖太多,就会觉得压力很大,或者错误地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过于骄傲了。


话说到这里,相信很多父母就能马上发现,其实用评价的方式去夸奖一点都不容易,很难掌握那个度。


那我该怎么去夸奖孩子呢?


其实,使用对孩子的发展有利的夸奖孩子并不难,也不用特意去学习。因为,只要这种夸奖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发现我们想夸奖的点。


因此,夸奖绝对不应该是功利性、控制性的。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去夸奖、单纯地为了更加努力而去夸奖的话,这种虚假的夸奖很多孩子还是能觉察出来的。


毕竟,这种假惺惺的夸奖会让父母说出来的话与父母自己的表情、语气、肢体语言不协调。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发自内心、真诚地看着孩子,最后把自己看到的、或者把自己的感受描述给孩子听。



注意,最后要做的是描述性夸奖,而不是空洞地夸奖。这意味着,父母应该把自己欣赏的点告诉孩子,比方说:


「哇!你自己动手把整碗饭都吃完了!」


「天啊!你把这几块乐高连接得很牢固啊!」


「哈!你打疫苗的时候自己克服了恐惧,把胳膊伸给了护士!」


或者,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


「哇塞!我喜欢你画的圆圈,真的很圆,而且开始与结束的地方连接的很好!」


「你唱的歌让我心情变得快乐起来了!」


「谢谢你主动地帮我收拾碗筷,我真的很感激你!」


即使我们不小心把评价式夸奖说出了口,我们也可以在后边加上一句描述,把孩子到底哪里做的好给「补上」:


「你好漂亮啊!你搭配的衣服真的很合适!」


「你好厉害啊!你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把问题解决了!」


「你真棒!你把你手上的玩具分享给了你的朋友!」


是不是瞬间感觉夸奖孩子变得很容易了?夸奖本来就不是一件难事,只是我们总是把「重点」忘了说,留给了自己而已。



总 结


夸奖孩子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继续做出优秀的行为。但是,如果夸奖的方式不对,反而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所以,父母不应该随意、功利性、控制性地夸奖孩子,而是做出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夸奖。


夸奖的时候,看着孩子,把自己所看到的或者所感受到的告诉孩子。这样做,不仅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的观点,如有异议,请以医生意见为主。